|
“君子知道”复旦大学EMBA人文商道讲堂在这个上海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的时间点,特邀李若山教授为企业“余粮”如何合理使用、健康流转指点迷津。

李若山:后疫情时代,企业要打好三张牌
李若山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审计学博士,为“中国审计第一人”,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上海汽车、张江高科等公司独立董事,曾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,会计系及财务系系主任、教育部工商管理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、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、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、复旦金融期货研究所所长等职。
李若山教授以诙谐幽默的授课语言深受EMBA同学的喜爱,又有“金句教授”之称。B站号“复旦山哥”是拥有近15万粉丝的KOL。
2022年的停摆,让你反思:上一次停摆,都干了些什么?
2020年,我们第一次因为疫情按下了暂停键的时候,疫情刚刚来袭。我曾经做过一个讲座,讲地主家里没有余粮了,我们应该怎么办?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讲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现金流的问题。当时我对疫情解禁是比较乐观的,提出三个现金流管理原则:
1、盘点库存账面有多少余粮,不管是手头的、银行户头上的,还是库存的,还是老板自己家的;
2、罗列有哪些可预售的粮食,可以拿去变现;
3、盘点预算,看看哪些是每天需要的开支。
我每一次参加私董会的时候,都会被问到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。我反问同学,你为什么不去解决它?他们会回答说我实在是忙不过来。疫情来了,忙不起来了,你又在干嘛呢?我刚刚遇到疫情来的时候也是躺平,后来想想不行,你不是自己一直有很多想做的事情,做不了的事情,为什么不利用疫情时间,好好把过去没做的、应该做的、非常重要的事情给做了呢?
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到违规零容忍,是市场逐渐规范纠偏的过程
最近我在思考,复工复产后,我们还能不能回到过去,走上经济起飞的道路?
中国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环境。从恢复高考到80年代初对外开放,搞市场经济还是搞计划经济,还有很多争论,邓小平提出说不要争了,摸着石头过河。当时的企业经营战战兢兢。印象最深的事情,是当时安徽芜湖的“傻子瓜子”,因为雇佣的工人超过了9个,负责人要抓起来判刑,因为按照当时的法规,超过9个就“姓资”了。最后还是邓小平批示对“傻子瓜子”网开一面。没什么基础、也没什么理论、更没什么法规,就是摸着石头过河,这是我们第一阶段。
第二阶段1980、1990年代,还是要发展实体经济,但还摆脱不了有计划的实体经济。我们进一步对外开放,建立经济特区,吸引外资,市场放空间等。国门打开了,资本进来了、技术进来了、管理进来了、人才进来了,确实如火如荼,当时能打开的都尽量打开了,各种文化也通通都进来了,因为门窗关得太久了,大家觉得很新鲜。1992年的南巡讲话后,我们的经济开始腾飞。
1990年代到2012年,中国经济GDP每年都会两位数增长,奠定了中国经济非常强大的基础,我们以极快的速度驱动发展中国经济,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和隐患。2012年后,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。去年建党100周年,中纪委国监委的副主任介绍,从十八大以来,到现在处理的干部部级以上将近400人,厅局级以上大约17万人。
十九大以后我们做了什么事情?十九大在扭转我们的经济生态,像失信、偷税漏税、串标围标等各种现象,不再是那么理直气壮。中央从来没有停止过支持经济发展这个方针和措施,只不过可能现在在纠偏过去经济生态里面很多不良的现象,让人感到很痛、感到没有发展机会,这里面其实有误解。国 务 院2021年提出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、支持民企,民企的问题是健康规范,过去的发展过程很快,因而产生它的问题。国企老总犯的罪最多的是受贿,因为没有一个很好的监督机制。民企发展过程当中犯罪最多的是什么?是职务侵占。普通人听起来觉得很奇怪:企业不都是你的吗?实际上民企有很多个人跟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搞懂,甚至上了市也认为这是个人的家产,里面存在很多问题。
|
|